李大坤是六八届初中毕业生,曾经在延吉近郊的新农大队插队落户生活了五年。那段日子纵信优配,他体验了艰苦的农村生活,后来通过招工回到城市工作。李大坤虽然有点瘸(左腿有些跛行),但他的妻子却十分美丽。今天,李师傅将为我们讲述那段艰难的插队岁月和鲜为人知的爱情故事。
1969年春天,十七岁的李大坤和他的同学们一起,来到延吉县近郊的新农大队,开始了他们的插队生活。九名来自延吉的知青被分配到新农大队第五生产小队。五名男知青临时住在了张兆信家那两间破旧的厢房,而四名女知青则住在李队长家那间已经有些年头的破草房里。
张兆信家有四口人:他和妻子以及两个儿子,大儿子叫张爱军,十九岁,小儿子叫张爱民,十七岁。两兄弟长得高大,身材也不错,虽然没接受过多少教育,识字并不多,但他们为人善良,特别喜欢帮忙。当知青们刚到时,这兄弟俩特别高兴,主动帮忙挑水、劈柴,知青们都对他们留下了良好的印象。
知青们到达新农大队时,正值春耕季节,大家都忙着往田里挑粪。虽然大家都才十六、七岁,但几乎没有一个人会挑担,尤其是那四个女知青,她们挑着牛粪担子,两只手紧紧抱住肩上的扁担,走起路来摇摇晃晃,像鸭子一样,惹得村民们偷偷捂嘴笑。看到这一幕,一位年轻姑娘觉得不太好,于是主动跑去给她们做示范,教她们如何平衡、如何省力地挑担。李大坤看到姑娘如此热情,话说得也有道理,对她产生了好感。
展开剩余74%当天晚上,李大坤回到住处,便询问张爱军:“那位指导女知青挑担子的姑娘叫什么名字?”张爱军笑着说:“她叫张爱华,是我二叔家的大姑娘,爱华妹还是小学毕业呢,比我和爱民的文化都高。”第二天晚上,张爱华到她大爷家串门,顺便也看了看知青们住的地方。李大坤看她来了,笑着打招呼:“张爱华,你吃过晚饭了吗?”张爱华显得有些惊讶:“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?”李大坤笑着答道:“我叫李大坤,延吉来的知青,你的名字大家都知道呀,别藏着掖着。”张爱华这才明白,原来是爱军哥告诉了他。
就这样,李大坤和张爱华认识了。张爱华比李大坤小一岁,她就亲切地叫他“哥”。从此,张爱华经常到大爷家串门,偶尔还会帮着知青们做饭、洗碗,大家都叫她“爱华妹妹”。张爱华家离她大爷家不到二百米,几乎每天都会过来,时不时还会给知青们带些好吃的。知青们回城时纵信优配,也总是想着她,把带回来的零食和特产分给她。
四年过去,李大坤和张爱华的关系越来越亲密。村里已经开始流传各种闲话,说张爱华和这位来自延吉的知青有了恋爱关系,甚至有人说他们已经亲吻过,言辞更是难听。张爱华的父母虽然很喜欢李大坤的勤劳和善良,但他们还是担心,毕竟李大坤迟早会回城,可能不愿意娶一个农村姑娘。那时候,确实有知青通过招工进城后不再回到农村。
1973年秋天,张兆信在为队里修房顶时,不小心从屋顶摔了下来,导致胳膊骨折。李队长赶紧安排李大坤和另一名社员,用队里的架子车将张兆信送到延吉的医院治疗,张爱华也随同一起去了。医院给张兆信打上夹板,开了药,李大坤便邀请他们到自己家吃饭。他母亲买了肉和豆腐,做了四道菜,还准备了热腾腾的大米饭,热情地款待了他们。
李大坤的母亲看到张爱华既懂事又漂亮,悄悄对李大坤说:“大坤,这姑娘就是你说的那个张爱华吧?她看着勤快、懂事,长得也漂亮,可她毕竟是农村姑娘,万一你回城了,难道真的会娶她?”李大坤的父母不同意他与张爱华在一起,但李大坤依然坚定了自己的心意。那一刻,他对张爱华发誓:“爱华,我宁愿一辈子扎根农村,也要和你在一起。就算我以后当了工人,或者回城了,我也永远不会变心。”张爱华相信了李大坤,因为她知道他是个说话算数的人。
1975年5月中旬,新农大队得到了两个招工名额,去三道湾煤矿工作。李大坤觉得,这样的机会应该抓住,因为至少可以赚到工资,生活也能改善,他和张爱华商量后,决定报名去煤矿工作。张爱华做了充分的劝说,最终得到了父母的同意。李大坤也没有告诉父母,便决定去煤矿工作。
然而,1975年中秋节前,李大坤在煤矿发生了事故,一块石头砸到了他的左脚,导致多处骨折。住进医院后,他的父母才得知他去煤矿工作的事。张爱华得知消息后,赶到医院来看望他,看到他左脚打着石膏,忍不住流泪。几个月后,李大坤虽然去除了石膏,但走路仍需要依赖拐杖。医生曾告知他,左脚可能会有残疾。半年过去,李大坤的脚依旧不便,走得慢且疼痛。他最终决定辞去煤矿的工作,回家休养。
李大坤的父母看到他变成了瘸子,开始担心张爱华会因此变心。毕竟,作为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孩,嫁给一个残疾人似乎是难以想象的。然而,张爱华却坚定地表示:“只要李大坤不变心,就算他一辈子躺在床上,我也会照顾他一辈子。”张爱华的坚定让李大坤深感温暖。
此后,张爱华不时进城来看望李大坤,帮他洗衣做饭,并时常安慰他说,腿脚的残疾并不算什么,生活照样可以过得好。1976年夏天,李大坤顺利进入了延吉建材厂工作,担任财务科的工作。工作虽然辛苦,但他觉得非常满足。两年后,李大坤和张爱华领取了结婚证,张爱华搬到城里,和李大坤的父母一起生活。
结婚后的张爱华,始终默默为这个家付出,洗衣做饭,照顾家里一切。看着妻子如此贤惠,李大坤的父母也逐渐改变态度,开始接受张爱华。他们会在李大坤发工资后,要求儿子买些小礼物去探望张爱华的父母。1982年春,张爱华终于正式转户口进入城市,并开始在环卫处当收费员。她的工作稳定了,也不再需要去街头摆摊卖豆腐。
如今,李大坤和张爱华过着幸福的生活,儿子和儿媳都在学校教书,孙子明年就要考大学了。李大坤和张爱华的感情依旧稳固,虽然有些伤痛,但他们早已携手走过了漫长的岁月。
回顾一生,李大坤感慨万千,他说自己是一个有福的人,尽管腿脚不方便,却找到了如此贤良美丽的妻子纵信优配,这一切似乎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。他知道,妻子为这个家付出了很多
发布于:天津市炒股配资论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